什麽樣的銅材才算是好銅?


發布時間:

2021-12-26

  銅是電纜行業的主要原料,由於各個企業的生產方式和製造工藝的不同,生產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連鑄連軋法和上引連鑄法。連鑄連軋低氧銅杆的生產方法較多,其特點是金屬在豎爐中融化後,銅液通過保溫爐、溜槽、中間包,從澆管進入封閉的模腔內,采用較大的冷卻強度進行冷卻,形成鑄坯,然後進行多道次軋製,生產的低氧銅杆為熱加工組織,原來的鑄造組織已經破碎,含氧量一般為200~400ppm之間。

  銅是電纜行業的主要原料,由於各個企業的生產方式和製造工藝的不同,生產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連鑄連軋法和上引連鑄法。連鑄連軋低氧銅杆的生產方法較多,其特點是金屬在豎爐中融化後,銅液通過保溫爐、溜槽、中間包,從澆管進入封閉的模腔內,采用較大的冷卻強度進行冷卻,形成鑄坯,然後進行多道次軋製,生產的低氧銅杆為熱加工組織,原來的鑄造組織已經破碎,含氧量一般為200~400ppm之間。

  無氧銅杆國內基本全部采用上引連鑄法生產,金屬在感應電爐中融化後通過石墨模進行上引連續鑄造,之後進行冷軋或冷加工,生產的無氧銅杆為鑄造組織,含氧量一般在20ppm以下。無論是低氧銅杆還是無氧銅杆,在組織結構、氧含量分布、雜質的形式及分布等諸多方麵有較大差別。那麽什麽樣的銅才是好銅呢?

  一、拉製性能

  銅杆的拉製性能跟很多因素有關,如雜質的含量、氧含量及分布、工藝控製等。下麵分別從以上幾個方麵對銅杆的拉製性能進行分析。

  1.熔化方式對S等雜質的影響

連鑄連軋生產銅杆主要是通過氣體的燃燒使銅杆熔化,在燃燒的過程中,通過氧化和揮發作用,可一定程度減少部分雜質進入銅液,因此連鑄連軋法對原料要求相對低一些。上引連鑄生產無氧銅杆,由於是用感應電爐熔化,電解銅表麵的“銅綠”“銅豆”基本都熔入到銅液中。

  2鑄造過程中雜質的進入

  在生產過程中,連鑄連軋工藝需通過保溫爐、溜槽、中間包轉運銅液,相對容易造成耐火材料的剝落,在軋製過程中需要通過軋輥,造成鐵質的脫落,會給銅杆造成外部夾雜。而熱軋中皮上和皮下氧化物的軋入,會給低氧杆的拉絲造成不利的影響。上引連鑄法生產工藝流程較短,銅液是通過聯體爐內潛流式完成,對耐火材料的衝擊不大,結晶是通過石墨模內進行,所以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汙染源較少,雜質進入的機會較少。

  3氧在低氧銅杆和無氧銅杆中的分布形式及其影響

  氧含量對低氧銅杆的拉線性能有著明顯的影響。當氧含量增加到最佳值時,銅杆的斷線率最低。這是因為氧在與大部分雜質反應的過程中都起到了清除器的作用。適度的氧還有利於去除銅液中的氫,生成水蒸氣溢出,減少氣孔的形成。最佳的氧含量為拉線工藝提供了最好的條件。

無氧銅含氧量超標,銅杆變脆,延伸率下降,拉伸式樣端口顯暗紅色,結晶組織疏鬆,還能導致無氧銅杆導電率下降。因此,必須嚴格控製上引連鑄工藝及產品質量。

  二、表麵質量

  在生產電磁線等產品的過程中,對銅杆的表麵質量也需提出要求。需要拉製後的銅絲表麵無毛刺、銅粉少、無油汙。並通過扭轉試驗測量表麵銅粉的質量和扭轉後觀察銅杆的複原情況來判定其好壞。

  從製杆的原材料到製線的經濟性有差別。製造無氧銅杆要求質量較高的原材料。一般,拉製直徑>1mm的銅線時,低氧銅杆的優點比較明顯,而無氧銅杆顯得更為優越的是拉製直徑<0.5mm的銅線。

  低氧銅杆的製線工藝與無氧銅杆的有所不同。低氧銅杆的製線工藝不能照搬到無氧銅杆的製線工藝上來,至少兩者的退火工藝是不同的。因為線的柔軟性深受材料成份和製杆,製線和退火工藝的影響,不能簡單地說低氧銅或無氧銅誰軟誰硬。

網站地圖